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一板一眼,以及一板一眼一丝不苟严精细实专业专注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
内容导航:
Q1:成语: 一板一眼什么意思?有什么样典故及故事?
- 编号 : 796
- 成语 : 一板一眼
- 注音 : | ㄅㄢˇ | |ㄢˇ
- 汉语拼音 : yī bǎn yī yǎn
- 参考词语 : 一板三眼
- 释义 : 「一板一眼」之「一」,典源作「三」。「板」、「眼」则都指中国剧曲中的节拍,每一小节中以檀板敲击的强拍为「板」,以签敲鼓按拍的次强拍和弱拍为「眼」。「一板三眼」指一小节中有四拍的音乐节奏,「一板一眼」则指一小节有二拍。※语或本《糊涂世界.卷六》。后用「一板一眼」比喻人言行谨守法规,有条有理。 Emoji符号 : 1️⃣1️⃣ (这是本站原创收集整理的汉字“一板一眼”对应Emoji表情符号“1️⃣1️⃣”,为汉字添加生动形象的符号1️⃣1️⃣、对照PNG图片及动画GIF图,也方便大家复制粘贴到社交媒体等地方,点击Emoji符号"1️⃣1️⃣"和图片链接还可以查看该符号在《EmojiAll表情词典》中更详细的介绍。)
- 典故说明 : 「一板一眼」原或作「一板三眼」。「一板一眼」是从戏曲音乐演变出来的成语。板和眼是传统戏曲中表示音乐的节拍名称。在每一小节中以檀板敲击的强拍为「板」;以签敲鼓按拍的次强拍和弱拍为「眼」。简单来说,一板和一眼都是一小节的一拍。戏曲之板眼可分「一板三眼」和「一板一眼」。「一板三眼」以四拍为一小节,第一拍敲檀板一记,称为「板」,后面三拍各敲一记鼓,则称为「眼」。「一板一眼」以二拍为一小节,第一拍敲板,第二拍敲鼓。所以无论「一板三眼」或「一板一眼」都有节拍清楚的意思,可用来比喻人言行谨守法规,有条有理。如清代吴趼人的《糊涂世界.卷六》:「如今的时势,就是孔圣人活过来,一板三眼的去做,也不过是个书呆子罢了。」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晚清的环境,人人讲关系,走门路,如果孔子再世,还用他那一套仁义道德,一板一眼地只会读书,终究也只能当一个书呆子而已。在今天的用法上,「一板一眼」较为常用。如:「他这个人做事向来一板一眼的,你担任秘书,千万马虎不得。」
- 典源 : ※《糊涂世界.卷六》如今的时势,就是孔圣人1>活过来,一板三眼2>的去做,也不过是个书呆子罢了。 〔注解〕 (1)孔圣人:孔丘(西元前551∼前479)字仲尼,春秋鲁人。生有圣德,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初仕鲁,为司寇,摄行相事,鲁国大治。后周游列国十三年,不见用,年六十八,返鲁,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经典。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开平民教育先河,后世尊为「 至圣先师 」。亦称为「孔子」。 (2)一板三眼:指一小节中有四拍的音乐节奏,节拍清楚,比喻人言行谨守法规。板、眼,传统戏曲中表示音乐的节拍名称,每一小节中以檀板敲击的强拍为「板」,以签敲鼓按拍的次强拍和弱拍为「眼」。
- 书证 : 无书证
- 用法说明 : 【语义说明】比喻人言行谨守法规,有条有理。 【使用类别】用在「仔细严谨」的表述上。 【例句】 <01>他就是这种一板一眼的个性,你别再逗他了! <02>他的为人除了做事一板一眼外,绝对是位谦谦君子。 <03>这是公家的事,我当然要一板一眼,没什么弹性可说。 <04>他无论做什么事都按照规定一板一眼的,绝不马虎塞责。 <05>拜托你在这件事情上面不要如此一板一眼,能给点通融。 <06>他这个人向来一板一眼的,跟着他做事,你可千万马虎不得。
-
“眼”字开头的成语
- 眼高手低
- 眼无人
- 眼不识丁
- 眼空宇宙
- 眼孔如豆
- 眼高手生
- 眼光如炬
- 眼高手拙
-
“一”字结尾的成语
- 参差不一
- 良莠不一
-
“一”字开头的成语
- 一毛不拔
- 一丘之貉
- 一败涂地
- 一暴十寒
- 一鼓作气
- 一鸣惊人
- 一窍不通
- 一日千里
- 一诺千金
- 一言九鼎
- 一视同仁
- 一筹莫展
- 一网打尽
- 一丝不苟
- 一挥而就
- 一意孤行
- 一见如故
- 一尘不染
- 一知半解
- 一落千丈
-
“眼”字结尾的成语
- 一板一眼
- 一板三眼
- 独出手眼
- 历历在眼
- 愁眉苦眼
参考《国语辞典》中的成语:一板一眼。
参考《国语大辞典》中的成语:一板一眼。
参考《国语大辞典》中成语“一板一眼”分成的单字详解:
一, 板, 一, 眼。
Q2:一板一眼,慎重其事,正襟危坐是什么意思
成语如下:
1、一本正经:读音是yī běn zhèng jīng,一部正规的经典,形容人态度庄重认真。
出处:《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六章:“我原是故意闹别扭;也知道自己要挨打;可是一板正经地对先生说:‘我这个破题做的很恰切;没有做错。’”
例句:同学之间的交往可以轻松自然一些,不用老是一本正经。
2、正襟危坐:读音是zhèng jīn wēi zuò,整理服装仪容,端正坐好,形容庄重诚敬的样子。
出处:《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老爷于这些东西上,虽雅驯如鹤鹿,也不甚在意,忙忙的进了屋子,只检出那册《圣迹图》来,正襟危坐的看。”
例句:这只是闲聊,大家放轻松,不须如此正襟危坐。
3、郑重其事:读音是zhèng zhòng qí shì,处理事物的态度严肃认真。
出处:《官场现形记.第五九回》,“沈中堂见面之后,果然郑重其事的,拿出一封亲笔信来,叫他带去给山东巡抚。”
例句:毕业典礼后,大家郑重其事地向班主任张老师深深地鞠躬道别。对这次集体行动,班主任郑重其事地宣布了纪律。
4、一板一眼:读音是tài dù yán sù,比喻行为有条理,合规矩,不马虎;比喻人言行谨守法规,有条有理。
出处:清代吴趼人《糊涂世界》,“如今的时势;就是孔圣人活过来;一板一眼的去做;也不过是个书呆子罢了。”
例句:拜托你在这件事情上面不要如此一板一眼,能给点通融。
5、慎重其事:读音是shèn zhòng qí shì,谨慎认真的对待这件事。
出处:《文明小史》第四十六回,“这样一想,我就不得不慎重其事,特特为为到顺德县去,聘了一个有拳教师,替我守门。”
例句:问候不一定要慎重其事,但一定要真挚诚恳。
Q3:“一板一眼”在中国传统音乐中是指什么节奏?
“一板一眼”在中国传统音乐中是指什么节奏?在各种板中,强拍是板,弱拍是眼,板的强度关系是板眼。其中,节拍为2/4的称为一板一眼,节拍为4/4的称为一板三眼,节拍为3/4的称为一板二眼。如果歌手节奏感差,力量不清,他要么抓住滑板,要么从滑板上摔下来。板:演奏民族音乐或歌剧时用来拍打时间的乐器;眼睛:歌剧中的节拍。这意味着演唱与节拍一致。它也指有节奏、有秩序的言语和行为。
榕树是中国传统音乐节拍形式的总称。其类型包括“一板一眼”、“一板三眼”、“一板无眼”、“无板无眼”等。每板或每眼一拍。一般来说,板的位置相当于当今国际公认的强拍位置,眼睛的位置相当于弱拍位置(只是相同的位置并不意味着相同的强度定律)。单调的拍子形式被称为“单眼板”(相当于2拍子)。板的位置在第一拍,眼睛的位置在第二拍。三只眼的节奏形式称为“三只眼板”(相当于4拍)。板的位置在第一拍,头眼在第二拍,中眼在第三拍,尾眼在第四拍。有板无眼的拍形式称为“流板”(相当于1拍)。每一拍都是一个棋盘位置,但不能理解每一拍都是一个强拍。
没有板和眼的拍子形式称为“散板”。也就是说,自由拍形式。“真实板”和“虚拟板”(“腰板”)之间存在差异。与音乐同时播放的板称为实心板;在发出声音之前或之后播放的板称为虚拟板(腰板);自由拍子词组末尾的板称为基板。同样,“真眼”和“虚拟眼”(“腰眼”)之间也有区别。在传统声乐中,还有一种由两块三眼板(相当于8拍)组成的拍子形式,称为“送板”。板孔的符号通常在长度表“×”(板)中用“,”或“,”○(眼睛,中眼)头眼、尾眼)—“或”└ (腰板、底板)△ "(腰孔)等。
Q4:一板一眼是什么意思
一板一眼,汉语成语,拼音是 yī bǎn yī yǎn,比喻做事死板,不懂得灵活掌握。出自《糊涂世界》。
成语解释:
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强弱拍分别用“板”和“眼”来表示,“板”为强拍、“眼”为弱拍,都为1/4拍。因此“一板一眼”表示2/4拍,“一板三眼“表示4/4拍。之后也表示做事死板,如4\4拍那样。
后来意思衍生。 比喻言语、行动有条理符合规矩。有时也比喻做事死板,不懂得灵活掌握。 同“一板三眼”
引申:比喻言语、行动有条理符合规矩。
成语出处:
清。吴研人《糊涂世界》:“如今的时势,就是孔圣人活过来,一板三眼地去做,也不过是个书呆子罢了。”
造句:
01 李明做事从来都是一板一眼。
02 他这人做什么事都一板一眼。
03 模仿时要一板一眼,口形要正确。
04 公务员生涯,就像打卡钟那麽一板一眼?
05 公务员生涯,就像打卡钟那麽一板一眼? 06 他就是这种一板一眼的个性,你别再逗他了!
06 但是教育真的可以被那样一板一眼地筹划吗?
Q5:一板一眼什么意思
一板一眼比喻言语、行动有条理符合规矩,也形容做事情死板,不懂得灵活变通。
一板一眼是一个联合式的成语,常用作谓语和状语,用于为人处世,同“一板三眼”。出自清代吴研人《糊涂世界》:“如今的时势,就是孔圣人活过来,一板三眼地去做,也不过是个书呆子罢了。”
“板”“眼”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拍子,“板”是强拍,“眼”是弱拍。“一板一眼”表示四分之二拍。一板一眼的近义词有有板有眼、照本宣科、郑重其事等,反义词有见风使舵、颠三倒四等。
Q6:一板一眼是什么?
戏曲板式类型中的一种。节拍形式为24拍,第一拍为板,第二拍为眼。京剧中的[原板]、[二六板]均是一板一眼的节奏。这种节奏善于表情状物。
关于一板一眼和一板一眼一丝不苟严精细实专业专注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版权声明:本文收录于网络,如有侵权请E-mail联系 www.mgslxx.com 站长!
发表评论